说词【思辨】

看一些简简单单的东西就能知道和掌握哲学漫长的发展才凝练出的这个概念,并能通过它获得很多精神和思考的便利,是愚蠢而可笑的。

今天会议上谈到“思辨”一词,遂上网搜索学习,并进行了一点拓展摘记下来。

思辨

思辨是一种运动,常常与实践相比较。在实践中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在时间上有所区别。做与做到之间不是同时发生的。在思辨中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在时间上合一。想与想到之间是同时发生的。从逻辑,历史和自足三方面讲,思辨都是完善的,因此思辨被称为最高级的运动。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首次对思辨和实践进行了区分,并把神或完全现实定义为理想的理想,与柏拉图单纯的理想形成对立。

概念

  • ①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毫无客观坐标;
  • ②思考辨析:~能力。

思辨,首先是说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不是与外界相关的,甚至可以不符合逻辑。这是因为思辨方法在其它方法之前,以欧氏几何为例,首先是命题其次是公设公理,那么这些命题就是先于经验也先于逻辑。从定义、公设、公理再推出定理、也就是这个命题的逻辑性解释(如果推衍定理失败,那么命题为假)。

思辨方法在一段时间很受推崇,哲学家认为通过思辨,人可以为自然立法,也就是为自然界建立规则。
近代科学的发展将思辨方法逐渐从主流的地位赶下来,而把科学实验方法推上王座,实践才可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思辨性

思辨性,即脱离社会实践,在书斋中,通过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哲学。万物要经辨识,才会区别物与物之间的差异;万事要用辩证眼光看,方能分清事与事之间的联系。然而,辨识能力的高低和辩证思维的巧拙,世上就出现争论不休的事物,刚澄清一个问题,又会冒出难以定论的事物,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在不断认识事物和不断创造事物的过程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本体论哲学体系为思辨哲学,后诞生实践哲学,西方现代哲学虽然不好延续本体论,但是也衍生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

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例如,能区分鸡蛋和鸭蛋,这不能算有思辨能力,因为仅凭经验观察就能够区分鸡蛋和鸭蛋;若要搞清楚“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只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行。

在日常思维中,对于“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个层面的分析:

第一,如果我们在经验的层面上进行辨析,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即某一个鸡蛋所孵化出的小鸡而言,当然是先有蛋,后有鸡;可这只小鸡长大后所生的蛋而言,当然是先有鸡,后有蛋。如果在这个经验的层面上,仍然有人质问:你说先有蛋后有鸡,那鸡蛋又是从何而来?这显然是在玩弄混淆概念的把戏,因为孵化出鸡的那只蛋,与由孵化出的鸡所生的那只蛋,两者辈分不同。

第二,如果我们从追根问底这个根本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凭什么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呢?因为提出这一问题,并准备对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做进一步质询的人,他必须假定“蛋是由鸡生的”和“鸡是由蛋孵的”这两件事实。可根据生物进化的常识,无论是鸡还是蛋,都是从非鸡非蛋的其它物种遗传、变异而来,如同人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的一样。也就是说,在根源这个意义上,“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两个不真实的假设才能提出来,故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

第三,如果我们从逻辑思维这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通常是指称“恶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什么是“恶性循环”?比如,有这样一段议论:“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却试图去了解别人,那是不会成功的。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别人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要了解自己也确实困难,因为不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怎么能做到自我了解呢?可见,了解别人是了解自我的一面镜子。”这段议论就是“恶性循环”,前一半说“了解自我”是“了解别人”的前提;后一半又说“了解别人”是“了解自我”的前提,这让人听了就会产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

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问题首先要把思考的层面区分开,因为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结论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鸡和蛋谁先谁后”的问题:

  • 在经验的层面上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它是一个容易解决和不大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
  • 在理论或者科学的层面上,它变成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
  • 在逻辑的层面上,它不再是个问题,而是一个指称“恶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

其次,要注意在同一个层面上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这是分析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分析要讲究层次和条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说理。说理就是对所做出的分析进行解释和论证,比如,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不恰当的问题?为什么说它不再是一个问题?解释和论证要明白、有力,比如,概念的使用、语言的表达要清楚、准确,理由的陈述、结论的导出要明白、有力。

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即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我们就说其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思辨的一些拓展:

1.经验,没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作为基础,不要说思辨,连判断都没有意义。

2.思辨本质上就是对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这两种不完善的认识论所产生的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对立矛盾的处理,这是思辨的源动力。

3.思辨必然会有推论,推论的结果也必然需要经受经验甚至逻辑实证的考验。如果做不到这点,说是空想是没问题的。

4.思辨是哲学名词,不在哲学的概念范畴内聊这个词就全是扯淡,跟“理念”这个词一样,现在随随便便人们就聊什么公司理念,其实聊的是公司的价值定位和方法取向,根本不符合理“理念”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思辨这个词只有在系统的哲学概念中才发挥效力,才是其本意。

看一些简简单单的东西就能知道和掌握哲学漫长的发展才凝练出的这个概念,并能通过它获得很多精神和思考的便利,是愚蠢而可笑的。

来源参考:百度百科、有道词典、及互联网。

原创文章,作者:飞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einews.com/1487.html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